了解历史才能站得高,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举措。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实事求是看待经验成就与曲折失误之间的关系,以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以及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立场现点方法,也反映了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的高度自觉和科学态度。这就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为我们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提供了科学指引。
必须把唯物史观做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我们学好用好百年党史的理论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明确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还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做好党史研究和宣传,把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是新时代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所在。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创立和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与实践
众所周知,唯心史观是一种与唯物史观截然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否认历史发展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在对待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中表现为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把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排除在历史之外。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了解历史和把握历史的过程中,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之间的斗争是注定不能回避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在推进唯物史观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同一切唯心史观等理论和思潮展开了激烈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形成了符合历史发展和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正确的党史观”的基本依据。
一是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已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也就是说,“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个时代都是在前一个时代所积累的物质生产资料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前者的艰辛发展,何来后者的开拓创新?这种符合客观规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是根本不同的,它“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正如列宁所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树立正确党史观应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二是承认并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停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即“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马克思主义者不仅为了人民而奋斗,也尊重人民的创造性、主体性和主动性。列宁曾指出:“胜利属于一切奋不顾身的、有思想的、真诚的、勇往直前的、正在觉醒过来建设新事物的工人和农民。”由此可知,树立正确党史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观点。
(二)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评价党自身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应运而生并逐渐走向强大的,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人自始至终都高度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毛泽东曾深刻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正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才有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历史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回顾了过去24年来党领导革命的艰辛历程,分析了党内出现错误倾向的原因,总结了经验教训,使我们党找到了正确的道路。针对文革后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棘手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我熟悉我们党从开头到现在的历史,对许多重大事件的历史过程都比较了解。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正是在邓小平的正确领导下,才有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为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扫清了障碍,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后,江泽民指出:“党的历史上许多光荣传统,就是我们党的极为重要的政治优势。”胡锦涛认为:“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这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回望过去,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评价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三)唯物史观是新时代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之根本依据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为人们正确看待、总结党的历史提供了科学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无数事实证明,对共产党人来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所以,要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武器,学懂弄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弄明白历史怎样走来、又怎样走下去。”因此,所谓“正确的党史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是人们正确认识党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同时也是对“为什么要重视党的历史、如何对待党的历史、怎样学好用好党的历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所谓“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就是坚持自觉以科学思维推进历史、当下和未来相贯通,就是从百年党史的历时性分析中把握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变迁,就是以长远的历史眼光和深刻的历史智慧去感知和体悟历史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内在规律。当前形势下学好用好百年党史,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现实应用,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遵循的根本思想路线,“正确的党史观”是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将唯物史观应用于党的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体现。习近平高度重视这一思想路线,他多次强调,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实践反复证明,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必须重视历史和现实的密切关联,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问题提供借鉴。习近平明确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这一论述,实际上就已经蕴含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理念。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通过树立正确党史观,就要求我们在党史研究和宣传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体现党性原则,努力构建“大历史观”。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推动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理论认识不断走向创新发展。
二
必须实事求是看待经验成就与曲折失误之间的关系
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也就是说,既要搞清楚历史上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历史上曲折失误的教训,使后人以之为鉴。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怎样看待历史上的经验成就与曲折失误的问题,习近平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从中不难看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和发展,如果没有前一个时期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并取得显著成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实事求是看待前一个时期经验成就与曲折失误之间的关系,坚持和继承毛泽东留下的“两份历史遗产”,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前进。
(一)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尤其是改革开放前的经验成就与曲折失误是既相互联系又有根本区别,但本质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形而上学的眼光将二者相互否定、割裂对立。处理好经验成就与曲折失误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这样才能真正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历史,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和汲取智慧力量,这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
作为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伟人毛泽东,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后,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其他伟大历史人物一样,毛泽东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犯了一些错误。对他所犯的错误,我们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不能因为其伟大成就而回避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所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也就是说,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我们应该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分析失误和曲折,而不是回避失误或苛求前人。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尖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在论述或评价历史时期、历史问题、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到历史主流和本质,也要敢于承认和正确分析党史上曾出现的失误和曲折,从而把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曲折连同党的成就一起作为新时代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宝贵历史教材。
(二)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之中都存在着矛盾,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矛盾,不能简单地用矛盾的一面来否定另外一面,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这一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理和根本要求。因此,处理好经验成就与曲折失误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是一脉相承、不能割裂的完整过程,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奋勇前行的风格、品质和境界。针对现实中有些人因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而全盘否定他伟大功绩的看法、想法和做法,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习近平的以上重要论述,为我们科学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党史人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三)必须正确对待“两份历史遗产”
学好用好百年党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经验成就与曲折失误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能否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客观公正地评价毛泽东,就是正确对待毛泽东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我们留下的“两份历史遗产”,即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教训,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回答和解决好这个课题,必将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和发展,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错误思潮,就是借改革开放来否定毛泽东思想,认为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了。针对这一错误思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旗识丢不得,丢掉了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这一讲话坚决而有力地回击了“非毛化”等错误思潮,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供了科学指南。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失误所形成的经验教训。1981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和意义作了科学的评价和总结,同时也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这是中国共产党认定毛泽东留下了两份历史遗产的最权威的文件。毫无疑问,“毛泽东晚年错误教训是在探索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用巨大代价换取的教训”。这些错误和失误,这些问题和教训,经过否定之否定,经过反思总结和提升,完全可以转化成为重要经验,从反面角度极大地深化我们对党的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事实证明,这一切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进而走向改革开放之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树立正确党史观,坚持和继承两份历史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三
必须坚持以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
学习百年党史,不仅要回顾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时期的历史,更是要以此为契机开展一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这是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强调:“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这就为学好用好百年党史、树立正确党史观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只有坚持以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才不会偏离航向、迷失自我,才能够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和力量。
(一)深刻理解两个历史决议的科学性及其重大意义
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思考,为党史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1945年4月20日,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审议并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反复修改、集体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十多次易稿的基础上最终才定稿的。该决议系统回顾了从1921年到1945年以来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风雨历程,深刻分析了党内“左”倾、右倾主义错误产生的思想根源,全面总结了中国革命和战争的基本经验,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对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和此后的革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可以说,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决议这种形式,对党内正反两方面的斗争经验和若干重大历史问题进行阶段性总结,很好地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团结奋进的作用。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是在上上下下、反反复复的讨论中,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最终才形成的决议文件。该决议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尤其是对“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功过是非以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等,作出了全面总结和科学评价,使我们党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指明了方向。
两个《历史决议》从开始提出、反复修改、最终完成到审议通过,可谓来之不易。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这两个历史决议都是我们党运用唯物史观总结历史经验的光辉典范,更是我们党在直面风险挑战、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扛鼎力作,也是我们评价党的历史的重要尺度和理论依据。两个决议的形成,统一了思想认识、凝聚了党心民心,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了强大思想和精神激励。因此,在学习党史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两个历史决议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维护和捍卫两个历史决议。
(二)深刻领会党中央有关文件讲话精神及其基本定性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要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否则就很容易迷失方向、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泥潭之中。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强调:“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学好两个决议的同时,还必须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党史问题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关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基本定性,从而把正确的党史观落实到位,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党的重要文件、党中央有关精神以及关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基本定性,不仅是指导我们开展具体工作、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南,也是我们正确分析评价百年党史的根本依据。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不仅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还强调“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我们应该采取慎重的态度对待历史伟人毛泽东,“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要求我们切实做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此外,习近平还非常重视党史的研究和宣传,他要求党史工作者“把党的领袖人物宣传好、维护好,把党的文献编辑好、出版好,把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好、阐释好”。这“三句话、六个好”就为我们研究和宣传百年党史提供了重要指导。因此,树立正确党史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党中央有关精神以及关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基本定性,从面明确方向、把握规律、突出重点,把党史学习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三)坚持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关乎党的政治建设和党的全面领导
政治方向是一个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全面领导,须臾离不开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在党史研究领域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从宏观层面来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场观点方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从微观层面来看,就是两个历史决议、党中央有关精神以及关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基本定性。因此,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把坚持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上升到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党的全面领导的高度。
两个历史决议、党中央有关精神以及关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基本定性,都是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立足本国具体实际,实事求是对历史作出的科学评价和正确总结。历史和实践证明,两个历史决议、党中央有关精神以及关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基本定性是及时的、正确的,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习近平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把坚持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和党的全面领导之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形势下开展党史研究,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方向,切实把两个历史决议、党中央有关精神以及关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基本定性落实到研究工作之中。
四
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树立正确党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至关重要。早在2010年7月21日,习近平同志就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总书记关于研究和宣传党史的五个“揭示和宣传”,不仅为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指明了方向,也为党史工作和党史研究者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有益启发。
(一)正确认识和研究党史必须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列宁曾经指出,“历史的发展是迂回曲折的”,“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党的百年历史就好比是“整条链子”,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则是“主要环节”。习近平进一步明确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综上可知,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应有之义,更是正确认识和研究党史所必须要抓住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事求是而言,在党史学习教育或研究中,我们不能只讲细节、支流,忽视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而冲击党的决议的权威性,在中央有关精神的理解上跑偏。
什么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呢?习近平指出:“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就是我们必须要抓住的主要矛盾。“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件大事,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就是我们必须要抓住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党的历史上确实也走过一些弯路,尤其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发生过失误和曲折等,但从党的百年历史来看,这些失误和曲折是支流,是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应该直面历史上的曲折,科学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而不能以偏概全、全盘否定历史伟人和党的百年成就。正确认识和研究党史,必须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够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真正做到从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二)正确认识和研究党史必须要牢牢守好禁区、讲好纪律
恩格斯曾经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唯物辩证法的首要要求,就是必须全面地看待和分析历史。既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切实分清主流和支流。所以正确认识和研究党史,一方面必须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另外一方面也必须要牢牢守好禁区、讲好纪律。过去我们经常讲,“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这个说法在党史研究领域尤需格外慎重。中共党史是一门具有较强政治性的学科,百年党史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党史工作者时刻牢记党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涉及重大问题、争议较大的难题时,要把学术探讨和党性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在“学术研究无禁区”和“课堂讲授有纪律”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切实做到守好禁区、讲好纪律。
党史研究工作者的责任和任务,就是把纷繁复杂的百年党史呈现出来、解释清楚,尤其是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论述时更要格外保持政治敏感性,帮助人们全面认识、正确理解、科学评价百年党史。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误读、丑化、歪曲党史的错误思潮,甚至在学术界也有学者采取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他们总是“攻其一点或几点,尽量夸大,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尤其是个别长期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借口从中立、客观、纯学术的立场出发,眼睛总是盯着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所犯的错误紧抓不放,话题总是围绕“反右运动扩大化”“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等等,对于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取得的种种成就却熟视无睹。凡此种种,都是没有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偏概全甚至全盘否定党史。因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的要求正确认识和研究党史,尤其是党史研究工作者更要牢牢守好禁区、讲好纪律,把个人职业操守与国家荣辱、时代命运结合起来,带头研究好、讲授好、传播好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
(三)必须标本兼治大力推进和加强党史的实证研究
正确认识和研究党史,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必须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党的全面领导的高度出发,牢牢守好禁区、讲好纪律,这是“治标”。要从根本上全面、完整地呈现百年党史,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则需要国家、党史工作者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史的实证研究,这是“治本”。也就是说,在党史研究中不能只讲宏观不讲微观,只讲纪律不讲学术,相反,党史研究要加强对细节的还原,尊重历史,通过扎扎实实的实证研究,真正形成一部又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检验和实践检验的“信史”,才更能说服人、打动人、感染人。与此同时,在党史的实证研究过程中,还要区分严肃历史研究、学术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的不同。
恩格斯曾指出:“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具体来看,重视和加强党史的实证研究,必须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充分占有相关资料,具体分析历史实际,从而验证、总结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党史的实证研究过程中,要在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前提下,带着问题意识来挖掘、考证、梳理和分析历史资料,然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批评,从而取得“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与此同时,也不能流连于细枝末节或无关紧要的琐碎史料,避免出现把历史分割成互不关联的碎片,把历史的整体性化解为众多异质性对象的现象,否则就不能揭开历史的本来面目。党史工作者尤其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史的实证研究,写出经得起历史、人民、实践检验的百年党史著作。换言之,只有不断推出一部又一部真正经得起检验的“信史”,才能够抓住历史的本真和本质,从而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还百年党史以本来面目。
五
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历史不能任意选择,忘记历史就意味着忘本,歪曲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历史虚无主义沉碴泛起、兴风作浪,影响面大,危害至深。早在2010年7月21日全国党史工作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就态度鲜明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此后,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基于此,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这也是全面学习百年党史、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关键所在。
(一)必须警惕党史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些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错误思潮。列宁曾经指出:“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有意识地抽出一些细枝末节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攻击、丑化、诬蔑历史伟人和百年党史,从而达到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任何一个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终将被历史所抛弃。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苏联、苏共的历史,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最后上演了一场历史悲剧。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夸大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诋毁革命领袖和英雄先烈。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明确强调:“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现在,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由此可见,必须高度警惕这些“错误倾向”,也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基本要求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前提。从根本上来看,这些错误倾向是唯心史观在新形势下的复活,如果对其不高度警惕和加强防范,势必会肆意扩大,危害全国、全党。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保持清醒、擦亮眼睛、坚定立场,高度警惕这些“错误倾向”,防患未然。
(二)必须深刻分析错误倾向产生的思想根源和实践基础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历史虚无主义者无非是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用百年党史中的枝节片断和表面现象,进行所谓的“还原历史”“还原真相”,虚无民族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从而否定我们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因此,历史虚无主义根本不是什么学术研究、理论探讨等问题,而是假借学术理论外衣来攻击、丑化、抹黑百年党史的政治问题。作为一种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历史虚无主义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对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建设史以及历史英雄人物肆无忌禅的虚无,而对反对统治者、历史的倒退者甚至卖国贼则美化、虚构。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新时代背景下要高度警惕和彻底抵制这些错误的倾向,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剖析其产生的思想根源、实践基础。
任何一种思想体系都有着一定的思想根源和实践基础。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也可以从其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其产生的思想来源和实践基础。从外部看,一方面,自苏联解体之后,历史虚无主义的力量逐渐增强,伴随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等思潮相继抬头。另一方面,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强东弱”的传统格局面临“东升西降”的冲击挑战,东西方国家之间的较量,表面上是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竞争,骨子里则是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必定要千方百计地仇恨、抵制、扼杀社会主义运动的存在和发展。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外部根源。同时,这些外部力量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国内。从内部看,改革开放已经千山万水,还需跋山涉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正确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内部根源和实践基础。习近平深刻指出:“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有些人的历史观出了问题,就容易被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策反,大肆歪曲、颠倒、篡改、捏造百年党史,从而导致各种错误思潮甚嚣尘上、屡禁不止。寻找到这些错误倾向产生的思想根源、实践基础等,就为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地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必须加强思想引导、理论辨析,勇于同错误思潮做斗争
知所从来,方知所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基础,我们要将这一基础维护好。也就说,“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这是前车之鉴啊!”新的时代条件下,如果任由历史虚无主义泛滥,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伟大成就将毁于一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也将被迫中断。因此,“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歪曲和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和丑化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明确指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他还进一步要求“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从中不难看出,只有弄懂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避免误人歧途;只有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才能维护党和国家的理论根基;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总之,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坚定百年党史的自信,增强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自觉;必须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虚伪性与荒谬性,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必须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同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敢于亮剑、不做绅士,从而打好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场主动仗、持久战和必胜战。